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没文化,一种是太有文化。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“错别字”。但是这样的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,错得恰到好处,反成一段佳话。
同样,有些字虽然不一定“错”,但是却总会引起各种误会,让人不禁笑喷。
近日,四川青城山门口的一块石刻,莫名成了网红。具体原因请往下看!
一位网友在游览青城山时,看山门口一块红石头上刻有四个大字,对书法不甚了解的她,联想到古代青城山的道士们白云深处采药的场景,于是把这几个字误认为是“采药超人”。后来很快在网上炸开了锅,引发近万人围观和转发。
有天跟领导出去应酬,去一家富丽堂皇的大酒店,进门就是一块古色古香的匾额,我脱口而出:“看!杜甫能动!”后来领导再也不带我出去了。这件蠢事在网上传开后,有人还专门制作了杜甫动图,让人欲哭无泪。
某干部旅游至一名胜,抬头见一匾,于是大声念道:“好狗边上飘!” 顿时脸丢尽了。
清代富翁康百万家里挂着的这幅字画,真是“diao炸天”!
在山东人眼里,这个建筑物简直是独霸天下。可是却被人误读成“山东情妇坡”。
苏州虎丘风景区的一块匾,被人看成“坐月子”?还有人说成“坐乃孕”的,难道坐一下就会怀孕?
“凤凰于死”、“凤凰干尸”、“凤凰干死”?凤凰听到会不高兴的吧
正确读法:凤凰于飞(指凤和凰相偕而飞,一般用来祝福新人幸福满。)
以后谁再说你“屌丝”,请把乌镇的这个牌匾甩给他:“屌丝大益”啊!
周同志:我是看南门的?让周同志看南门,你是不是不想混了?
正确读法:九球天后(潘晓婷,获首枚亚运9球金牌,被誉为中国的“九球天后”)
我们再来看一下那些因为避嫌等原因“写错”,却有文化的字:
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,为寺内四合院题写院名,即兴写下了“报恩院”三个字。但写好后,最后一个“院\”少写了一橫。咸丰开口说人要知恩图报,佛家说要报四重恩:佛恩、父母恩、众生恩、国土恩,太多了,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,所以“完”字的笔画不能写全。
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、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。道光二十一年(公元1841年)七月,林则徐在赴伊犁、途经西安时,写下了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诗句。就在写下这诗句前,林则徐来到碑林,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,并认真写下了“碑林”二字。
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箫显所书。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;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,在笔划的处理上,把第一的“第”字改写成草字头的“苐”,使笔划减少,视觉上的分量减轻。字为楷体,笔力道劲雄厚,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,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,堪称古今巨作。
在清代把“明\”写成“眀”的现象很多。清代文字狱很厉害,当时文人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“明”,但又不能绕过此字,于是 把“日”易为“目”。另一种说法则相反,用“目”代替“日”是种智慧,代表一双慧眼。如武侯祠的“眀良千古”,“明君之明”重在能识人、识势”,所以重“目”,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。
“富”不出头,意思是“富贵无头”;“章”字下的一竖出头,则表示“文章通天”。两个错字,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,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,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。
“风流宛在”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,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。刘坤一把“风流宛在”中的“流”有意少写一点,“在”字多一点,意思不言而喻,希望少点风流,多点实在,极富哲理。
“花港观鱼”碑,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,“鱼”字少一点是“有意写错”。康熙信佛,有好生之德,题字时他想 “鱼”字下面有四个点,四点代表\”火”, 鱼在火下烤,还能活吗?于是有意少写了 点,三点成“水”,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,潇洒地活了。
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,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,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。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,题写于康熙五十年。康熙多写一横,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,但皇帝是金口玉言,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,再说皇帝也有造字权,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。
不过,还有种说法是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,是他认为:“此是避暑之避,不是避难之避”。原来,皇上是忌讳“避”字有“逃避”的意思,不吉利,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,这样就没有“逃避”之意了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辛”下多一横并非康熙首写,欧阳询曾写过,都说这是书法艺术,不知道康熙看过没有。
▼
转载请注明:墨斓书法十万个为什么 » 不懂书法多可怕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