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“临池不辍” 授权原创发布 对很多人来说,这个问题困惑许久:面对“看不懂的书法作品”时,我们应该怎么办? 有一个怪现象,对于科学技术类的东西,人们往往不介意承认自己的理解力有限,但是面对艺术作品时很多人都羞于说“我看不懂”,尤其是面对“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”—书法作品的时候。 比如在一个展厅里,很多人聚在康有为的作品前,一齐称赞这幅字:笔势雄强、力透纸背、深得魏碑神韵…但是,你根本看不出来好在哪里,甚至觉得毫无美感——这就是看不懂。 图/康有为书法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镇静,调整呼吸,不要害怕自己的迷茫被别人看穿,也不要急着附和主流观点试图遮盖自己的懵圈。我们以康有为书法为例,按下面的步骤做: 第一步,不要想当然,你的鉴赏思路或评价标准是不是自己思考过的?
比如有人说“康字有魏碑笔法,又深得《石门铭》笔意,魄力雄强,气脉飞动…”我还想问问类似常说“康有为的字取法魏碑”的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考虑过:这个观点是怎么得来的? 你真的分析过他的结构和魏碑之间的关系么?还是说行书里面有苍茫的感觉就一定取法魏碑?是因为康有为写过推崇魏碑的《广艺舟双辑》所以按道理自然会对魏碑下很大功夫?还是说,“康有为的字取法魏碑”这个观点只是你听来的然后便自然认为这是个如常识般正确的观点,从来没有自己仔细思考过? 图/北魏摩崖石刻《石门铭》单字 所以,面对各种交流与评价,尽可能地先理性审视信息来源、合理性和被认可度,不要盲目,不要想当然。 第二步,想办法确定这件作品到底是真的好,还是那群人在瞎吹。 先衡量一下自身水平,考量一下自己是不是对于书法已经建立起完整的认知体系了,如果对自己的水平有信心的话,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了——以我的标准来衡量,康有为的作品并没高明到哪里去,并不是很多人说的那么牛。比如@梁源的答案(归纳5点):
但是大多数人是达不到上面的认知水准,以致对自己鉴赏能力没信心的话,怎么办? 第三步,去找靠谱的同行、前辈的相关评价,看看他们怎么说。 比如@任天涯看到启功先生对康有为等北碑书风的批评:
释文:又有人任笔为书,自谓不求形似,此无异瘦乙冒称肥甲。人识其诈,这曰不在形似,你但认我为甲可也。见者如仍不认,则曰你不懂。千翻万刻之《黄庭经》,最开诈人之路。 看到名家的论述,是不是放心了?然而,事情不能就这么完了,虽然在老先生那里找到了与自己相同的观点,再遇见有人说康有为写得多好可以轻叹一口气,慢条斯理地:“但是,你知道吗?启功先生却说…” 但是,这个问题自己到底还是没搞清楚。所以… 第四步,还是要发奋读书努力练字。 归根到底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,不断回头审视曾经令你困惑的问题,直到有天能够理解前辈有如此评判的原因是什么,或者自己建立起完整的书法认知体系,能够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(也许是和之前完全相反的观点)。 以康有为为例,关于这个完整的鉴赏流程,我画张粗糙的图可能表达得更清晰: 这就是我们碰到自己看不懂的书法时的正确做法,康有为是个典型,“康有为”也可以任意换成其他人,与诸位共勉。
◎有益分享 亲 近 书 法 的 美 好 转载请注明:墨斓书法十万个为什么 » 如何欣赏你欣赏不了的书法? |